据海关统计,今年1-2月,大连关区出口汽车零件15.2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0.3%。
一、今年1-2月大连关区汽车零件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2月当月出口增长。自2015年1月至今大连关区汽车零件单月出口值呈现波动走势,2016年2月当月出口7.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1.5%(下图)。
(二)一般贸易出口占主导地位。今年1-2月,大连关区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汽车零件10亿人民币,增长14.6%,占同期大连关区汽车零件出口总值的65.8%。同期,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4.8亿人民币,增长1.7%,占31.6%。
(三)外商投资出口近6成;民营企业增长迅速。今年1-2月,大连关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汽车零件9.1亿人民币,增长4.8%,占同期大连关区汽车零件出口总值的59.9 %。同期,民营企业出口3.9亿人民币,增长41.4%,占25.7%;国有企业出口2.2亿人民币,减少5.5%,占14.4%。
(四)对美出口略有下降,对欧盟出口增势迅猛。今年1-2月,大连关区对美国出口汽车零件5.3亿人民币,下降4.2%,占同期大连关区汽车零件出口总值的34.9%;对欧盟出口2.9亿人民币,增长42.3%,占19.1%。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汽车零部件企业压力重重。近几年商用车市场尤其是卡车市场的急剧下滑,让柴油机以及其他商用车零部件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从去年5月开始,大部分柴油机企业的实际产量与原定目标差距持续增大。玉柴股份董事长晏平表示,目前包括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在内,玉柴精简人员已达数千人,今年精简的人员范围还将扩大。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五排放的实施,发动机行业很可能会再次洗牌。在其他细分零部件市场,也有不少零部件企业提出了精兵简政的举措。
(二)产能过剩问题严峻。轮胎、车轮行业是近年来产能过剩最为严重的汽车零部件行业,2015年不少轮胎企业开工率不足一半。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升高以及出口业务遇阻致使企业利润积累持续减少,大型企业压缩人员组成和总业务量,提高内销比例,部分中小企业难以应对市场变化,甚至倒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轮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孝东说:“车轮行业产能过剩主要表现在零售市场相对低端的产品,这些产品将会在竞争中逐渐被淘汰。”
(三)汽车零部件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进入2016年,汽车零部件行业运行环境依旧不理想,主要经济指标难现反转,但多项指标现止跌信号,资本结构重组、一带一路及智能化制造等多个发展亮点,则孕育着新的机遇。201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转型升级明显加速。市场形势倒逼汽车零部件企业更注重创新,通过创新消灭同质化、摆脱低端化,坚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在配方调整、结构设计等方面应用新技术、试验新材料,实现产品创新。
为此建议:一是汽车零部件企业运营应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企业要适应新的市场变化,应该主动出击;二是企业的精兵简政不应简单停留在降薪、裁员、业务收缩的层面,而更应深入到优化企业管理理念,提升运营效率;三是积极调整自身定位,抓准机会,找准方向,大胆改革,革除管理效率低下、粗放经营等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