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全球的绿色建筑标准一览

|
2017年05月26日 09:40:34
|
15205 浏览
|
【铝博士网】全球的绿色建筑标准一览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为完成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0年下降5-15%的规划目标,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全社会的碳减排工作,绿色建筑得到高度推崇,相关法律法规及评价体系也日趋完善。包括商业建筑信息公开(CBD)、澳大利亚建筑规范(BCA)、最小化能源性能标准(MEPS)等在内的强制性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其中商业建筑信息公开要求2000m2或以上的办公建筑在处置之前,要公开最新的建筑能源效率认证(BEEC);建筑规范规定了新建居住建筑和商业建筑在能源效率方面的要求;最小化能源性能标准则是各州政府在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中的强制项目。

  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有可再生能源目标(RET)、能源效率机会(EEO)、全国温室气体以及能源报告(NGER)等。其中可再生能源目标(RET)从2009年8月颁布实施,2011年1月1日起分割为大额可再生能源目标(LRET)和小额可再生能源目标(SRET),为2020年澳大利亚电力供应提供更多的再生能源。澳大利亚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措施主要是减税,建立绿色建筑基金、国家太阳能学校项目和基于太阳能热水补贴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

  澳大利亚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有建筑温室效益评估、澳大利亚国家建筑环境评估和绿色之星认证。其中绿色之星评估系统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别,从室内环境、能源、节材、创新等9个方面分别评分,每个评价系统根据不同权重计算分值。项目得分45-59分的为四星,60-74分为五星,75-100分为六星,六星是绿色之星最高级别的评价认证,意味着该项目的环境可持续设计或建造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新加坡

  新加坡的绿色建筑起步早,范围广,涉及办公楼、住宅区和商业区。新加坡绿色建筑模式的核心是政府引领。新加坡研究了澳大利亚和美国等主要的绿色评级系统,结合本国条件,制定了目前的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准Green Mark。与美国的LEED标准不同,Green Mark把更多的重点放在了能效方面。在Green Mark体系中,节能与能效大概占60%的比例。

  今年9月初,新加坡发布奖励计划,设立5000万新元新津贴,协助现有建筑和场所的中小型业主及租户,使用绿色节能设施。中小型业主未来进行节能翻新时,如安装更省电的冷气系统,可获得最高50%的费用津贴,或最多300万新元(约1443万元人民币);租户则能获得最高50%的费用津贴,或最多两万新元(约9.6万元人民币)。目前,该国政府正在寻求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房屋业主升级其空调设备——它们消费了新加坡三分之一的电力。

  新加坡的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80%的建筑达到其标准。为了鼓励开发商把更多的环保因素加入建筑,新加坡政府要求参与竞标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必须满足该国最高的绿色标准,并为他们在土地开发面积方面给予优惠。

  香港特区

  香港特区绿色建筑的发展起步较早,早在1996年就推出了一个建筑环境评价标准体系BEAM。在2000年,香港就参加了在荷兰马斯垂克举行的第二届绿建筑国际会议和永续建筑国际会议。但是在以经济为导向,自愿性的发展框架下,香港绿色建筑发展的步伐较慢。

  香港绿色建筑的政策和法规发展主要由环境局和发展局下设的机电工程署主导。发展内容主要集中在制定环保法例,可持续能源及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限制能源供应商的碳排放,鼓励各机构加入碳审计行列,以及推广以提高建筑设备和电器能效为主的节能减排措施。而与建筑和城市发展更为相关的部门如屋宇署、建筑署、规划署则相对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起到辅助的作用。

  1996年,香港理工大学John Burnett等人制定了香港建筑环境评估法。相比台湾、日本以及中国大陆,香港特区是亚洲最早提出并实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城市。经过十年的发展,香港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仍然未能得到市场的大量应用,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推广机构繁多。有鉴于此,建造业议会(CIC)、商界环保协会(BEC)、香港环保建筑协会(BEAM Society)和环保建筑专业议会(PGBC)于2009年11月联合成立了香港绿色建筑议会(HKGBC),并在2010年4月正式推出了第四次更新版BEAM Plus。该评估法从建筑物的节能、用地设计及完善生活设施、室内环境质素、节材、减废、节水及创新等多方面进行评审。评估对象包括了全部类型的新建建筑物和现有建筑物:住宅用房、商业用房、机构用房和工业用房。它根据香港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的特征,包括并签注了当地建筑物规划、设计、建设、试运行、管理和运行规范。

  该评估体系包括以下范畴:地点因素、材料因素、能源使用、用水、室内环境质量。在评分比重中,SA占25%,MA占8%,EU占35%,WU占12%,IEQ占20%。另外,该体系鼓励创新设计,如经过评审通过,可获得额外加分。BEAM Plus认证分为四个等级:白金级、金级、银级、铜级,要达到每个等级,除了要满足总分的要求,同时需要满足关于SA、EU、IEQ、IA的各项相关分数要求。

  台湾地区

  台湾地区自1995年首次将“建筑节约能源设计”纳入“建筑技术规则”以来,岛内逐步开展绿色建筑推广运动。在1996年7月的APEC持续发展会议中,对外承诺推动“人居环境会议”的决议目标,同年也在“营建白皮书”中宣布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台湾在第一期“绿建筑推动方案”(2003~2007),已建立良好的绿色建筑政策基础,在2008年起决定扩大绿建筑进入生态都市的范畴,推出了“生态都市绿建筑推动方案”(2008~2011)。另外,台湾的环保署于2010年计划建立“低碳小区评估体系”,在两年内计划推动48个低碳小区之规划,同时在2011年即将成立“低碳城市推动方案”,期望加快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

  根据所处于亚热带气候特色,台湾的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法规自1995年至2009年,前后经过六次强化节能的基准与适用范围。依办公厅、百货商场、旅馆餐饮、医院、住宿、学校、大型空间及其它类等七种建筑物,分别订立不同指标与基准。

  台湾1999年建立了绿建筑评估系统,又称EEWH系统,并制订了《绿建筑解说与评估手册》,成为台湾现行绿色建筑评审的基准。台湾的EEWH系统是世界第四个实施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估系统。在新建建筑物之绿建筑评估系统(EEWH-NC)的基础上,制订了《绿建筑解说与评估手册》,推出“绿建筑标章”的认证制度,2009年完成都市热岛评估系统EEWH-HI与生态小区评估系统EEWH-EC,2010年即将完成高科技厂房绿建筑评估系统EEWH-EF以及既有建筑物绿建筑评估系统EEWH-EB,这些版本将构成一系列更完整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为了倡导绿色建筑策略,EEWH评估系统将九大指标归纳为生态(含生物多样性、绿化量、基地保水等三指标)、节能(日常节能指标)、减废(含CO2及废弃物减量二指标)、健康(含室内环境、水资源、污水垃圾改善等三指标)等四大范畴,九大指标之内容、命名、排序,主要考虑环境持续发展的比重平衡,其指标次序依据环境尺度由大至小而排列,各指标间并无轻重缓急之关系。EEWH系统强调以设计为主的经济实惠理念,并不强制购买再生能源、绿色建材、绿色设备,所有基本设计性能均由设计图与设计规范以计算式评估,但尚未对设备系统进行现场性能实测验证的工作。

  新西兰

  新西兰主要的建筑评估体系ABGR(Australian Building Greenhouse Rating)scheme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Sustainable EnergyDevelopment Authority(SEDA)于1999年发布,它通过对参评建筑打星值而评定其对环境影响的等级,一般得分在1—5星之间(可以是半个星,如得分为3.5星),特殊情况下给建筑授予6星,得到6星标准的建筑其可持续发展性在世界范围内应该是领先的。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政府也十分重视推广绿色建筑的标准。早在2004年,在政府主导下,一幢低能耗的能源管理机构“样板”办公楼拔地而起,这幢楼每年可以比普通楼房节省超过50%的能耗。大楼的造价虽比普通大楼要多10%,但由于有节能功能,8年便可收回建筑成本。

  为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针对国情和气候条件,马来西亚2009年推出了“绿色建筑指数”。这一标准一经推出,便收到了诸多建筑公司的审核请求,因为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发现,获得“绿色建筑”许可能够在增加公司品牌效应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商业合作机会。马来西亚建筑协会主席赛弗丁?阿迈德表示,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到绿色建筑的开发中,并已形成趋势。

  日本

  据统计,整个东京60%的能耗来自于建筑。为此,东京出台了《东京绿色建筑计划》等政策。东京在市机构中广泛采用节能措施,为节能与节能技术推广起到示范作用。东京都要求面积为1万平方米的新建建筑,必须向提交报告,促使建筑物拥有者进行低碳设计。引导机构、学校、医院等市政机构使用绝热性好、节能效率高的电器设备、增加绿化面积、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根据《2008年东京总体规划》,东京计划将新建筑的节能标准从现在的14%提高到2016年的65%,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房屋的耗能水平。

  俄罗斯

  绿色建筑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大受欢迎,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可以在减少大量的能源消耗。然而,这一因素在俄罗斯人看来并不太重要,因为俄罗斯的能源相对于西方许多国家来说价格并不太高。绿色建筑对俄罗斯人来说是一种价值追求。在莫斯科,符合‘绿色’标准是优秀办公建筑的重要标志,拥有一个‘绿色’办公室也是一项非常尊荣的事。

  目前,莫斯科符合国际绿色建筑标准BREEAM或LEED认证的办公楼不到总数的2.5%,建筑面积大约为25.3万平方英尺左右。虽然莫斯科绿色建筑的绝对数量不多,但是相对于东欧一些城市来说,其数量也不少了,莫斯科绿色建筑总数多于东欧的布拉格、华沙和布加勒斯特等城市。一项研究表明,莫斯科的“绿色”办公建筑数量将在2015年之前翻一番。

QQ截图20160808170344.jpg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的文章,版权均属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