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产业巨舰开拓“全铝新时代”——看中铝铝加工如何实现逆势突围

|
2016年07月13日 09:18:53
|
31368 浏览
|

 1.jpg

 我国第一条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精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热连轧生产线

 2.jpg

 中铝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葛红林在西南铝考察汽车用铝板项目

  【铝博士网】 “中铝公司发展铝产业链下游的目标是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铝加工企业。”从掌舵中铝以来,中国铝业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葛红林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中铝铝加工产业发展所企望达到的“总目标”,从生产、市场、科技、人才等各个维度,给出了中铝铝加工跨越式发展的“总支点”。这不仅是一个充满战略意义的改革蓝图,更是中铝从顶层设计到夯实步伐的战术指南,从而开启了中铝铝加工事业跨越前行的全新境界。

 3.jpg

 中铝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余德辉在东轻公司现场调研

 顶层设计

 标注产业发展新高度

 时光回溯至2014年11月2日,上任刚满两周的中国铝业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葛红林来到拥有光荣历史的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调研,深入厚板生产线、锻造厂等生产一线,详细了解技术装备、产品结构、工艺流程,悉心听取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一批重点领域的材料研制生产情况。11月30日,又是一个周末。葛红林踏着哈尔滨冬日的第一场大雪,来到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现场调研。在新建的冷轧生产线上,他详细询问了轧机的设备参数以及与同行业对比情况;在中厚板生产线上,又详细了解了生产运行情况。短短两年时间,葛红林三下西南铝、两上东北轻,西北铝、瑞闽、中铝萨帕、中建铝等中铝所属铝加工企业都有他的身影。每到一处,他或是在生产现场驻足停留,或是听取企业人员汇报。经过大量的调研之后,他心里渐渐有了成熟的规划——中铝铝加工一定要向产业链终端发展,向价值链高端转型。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只有理念科学,发展才能步稳蹄疾。

 2015年1月17日,中铝公司工作会议召开。会上,葛红林提出了“跨越式发展铝加工”的要求:加强铝加工整体规划研究,整合优势资源,完善设备配套,提高整体协同发展能力。

 2015年2月2日,以“跨越式发展铝加工”为总体战略目标的铝加工事业部正式成立。这是中铝公司首次以板块事业部的管理模式,加强铝加工业务的整体谋划和全面管控,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责权统一,开启了铝加工管理创新和业务发展的新篇章。

 战略是发展的指南。只有战略得当,前行才能路阔致远。

 与中国建筑集团签署合资合作协议、与宝钢集团达成合作共识、与中船重工、吉利汽车开展技术交流……事业部成立后,“中铝队长”葛红林亲自带队,马不停蹄,走访多家下游大客户,开展密集的会谈、交流、合作,以期抢占市场先机,形成与终端用户的利益共同体。“中铝公司的铝加工产业规划,一定要以未来高端的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倒逼新产品开发和产品质量提升,抢抓附加值高的国际市场订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强化军工保障能力,履行好央企的使命责任,确保完成国家赋予的国防军工关键材料的供给任务。”

 掌舵人的廖廖数语,为中铝公司铝加工事业勾勒出了发展蓝图,奠定了起跑的基石。

 逆势突围

 迈出经营上行新步伐

 自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特别是2015年,中国的铝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跌宕起伏,11月18日,铝价跌至9620元/吨,创二十年来历史最低。“低端产品卖不完,高端产品不够卖”。中国的铝加工产业也仿佛正处于一个历史关口:国内外宏观经济错综复杂,国内铝加工行业市场疲软,结构性产能过剩,同业竞争压力加剧,企业经济运行困难。

 但是,以葛红林为“队长”的中铝公司却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自2008年以来,中铝首次完成了国资委的考核目标,营业收入位居全国冶金行业首位,企业效益实现了大反转。作为新组建的铝加工板块,更是逆风起舞,贡献突出——2015年,铝加工板块以“达产达标、提质增效”为中心工作,坚持盘活存量和发展增量,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对外合作,整体实现扭亏为盈,所属各铝加工企业全部盈利。

 一组鲜明的统计数据足以佐证一切:2015年全年,中铝公司高端铝材产量、销量均突破百万吨,同比增长近10%以上,产销比达100%;板带材等主要产品均实现同比增长近6%以上;综合成品率达75%。全年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结束了连续多年亏损局面,实现扭亏为盈。

 业绩还远远不止这些统计数字。2016年3月29日,西南铝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这是全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在铝行业内树立了质量管理的标杆。2015年10月23日,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获2015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沉甸甸的业绩奠定了中铝铝加工坚实的基座,体现着中铝公司党组和经营班子以战略规划谋全局、以创新思维聚合力、以超前目光拓市场的谋略和视野。熠熠生辉的成绩单背后,还蕴含着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在“扭亏脱困、转型升级”的指引下,对达产达标、提质增效、开拓市场、转型发展所存的宏大抱负,所倾注的无限精力。

 “达产达标、提质增效,让我们明确了思路,抓住了关键,找准了措施”,铝加工各成员企业管理层深刻地体会到“中铝铝加工要旧貌换新颜,必须从达产达标、提质增效做起,这是实现铝加工跨越发展的根本要义。”

 正是基于这一共识,一场“达产达标、提质增效”的攻坚战就此展开。东轻打破固有思维和工作模式,坚持结构调整、市场开拓,产量屡创新高;启动产品质量专项攻关、提高成品率专项攻关、扭掉质量工作六个坏习惯等专项工作,2016年上半年共解决技术质量问题30余项,成品率比计划提升1.9%;实施13个方面68项措施的提质增效系列“组合拳”,1~6月共实现提质增效收益3479万元。西北铝立足挤压材主业,加快补齐发展短板,一批技改项目纷纷上马,产量、质量大幅提升,西北铝在全国中小规格管棒型材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

 “达产达标、提质增效”,看似平常的字眼,在中铝铝加工的字典里却有着更为深层次的考量,就是以运营转型为抓手,实施精准管理。为什么开展运营转型,提升精准管理?中铝铝加工给出了答案——产品质量不稳定,很多时候并非技术原因,而是管理不到位,运营转型就是通过固化工艺参数、改进操作方法和提高质量标准,不断优化各项指标,增强企业向市场提供稳定且高品质产品的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正视短板,剥茧抽丝,精准管理。中铝瑞闽正是成功地使用了运营转型这一工具,显著提升了其主导产品之一罐盖拉环料的成品率。2015年,中铝瑞闽罐盖拉环料成品率比2014年提高了超过5个百分点,指标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2016年上半年,该公司冷轧综合成品率始终处于国内先列。

 “事实是最好的回答”。运营转型、精准管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2015年铝加工板块共实施43个运营转型项目,增加效益1.7亿元;2016年上半年实施94个运营转型项目,增加效益近1亿元。

 计划、生产、供销、资金、人力……企业的运营千头万绪,如何确立矛盾的根本标尺?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4月20日,在中铝公司的早调会上,中铝公司经营班子发现铝加工企业金属占用量偏高,导致企业资金成本增加,立即要求开展压缩金属占用专项行动,降低金属占用量。就此向生产运营精准管理要效益的攻坚战如火如荼地展开。铝加工事业部对所属各企业进行摸底调研,重新核算了企业库存定额,并根据各企业产品结构、生产周期,具体制定压缩金属占用的目标。各企业迅速成立专项工作组,强化生产计划管控,合理控制半成品及在制品占用量,加大废料动态监管力度。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铝加工企业金属占用量整体上压缩近3万吨,节省资金近4亿元。

 《孙子兵法》里有句话:“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厘清前行方向,顺势才能占得先机。在产品结构上,中铝铝加工始终坚持军品、民品、新品并举、并进、并重的工作思路,让这些战略始终引领方向、标明路径:

 确保军品——保持在军工配套领域的核心地位和竞争优势;做强民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引领力;开发新品——用新品支撑起企业的明天。

 作为我国国防军工和重大工程材料供应商,中铝公司始终肩负着国家重大工程及国防军工材料的研发任务。“长征号”系列火箭、“神舟号”系列飞船、“嫦娥号”绕月工程、“天宫1号”、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都大量应用了中铝铝加工企业提供的材料产品。

 从手上到天空,从小手机到大飞机,作为国内铝加工行业的领军企业,中铝公司在民品的开发上可谓“上天入地”。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的构架中,30个规格的锻件为西南铝提供,飞机机翼用板材、型材正由东轻和西南铝研制,中铝与商飞建立了从新材料研发到商业合作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具备了为民用航空提供铝合金材料的能力。2016年5月,西南铝又与空客公司正式签订了2017年至2023年的采购框架合同,标志着西南铝正式成为空客公司2024合金铝材在国内的唯一供应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手机外壳开始由前期的塑料壳向金属外壳转变,产品材料更新换代速度快、质量要求高。中铝铝加工企业紧紧抓住市场需求,进入手机外壳用铝这一附加值高的行业,目前西南铝、中铝瑞闽等已能够开发适合手机壳体使用的5系、6系、7系铝合金材料,逐步通过了国内多家知名品牌手机的认证。

 举足轻重的国之长子,风云际会的时间节点,谋篇布局的战略规划,中铝铝加工给予了社会各界以更多的信心,人们有理由期待,中铝铝加工板块在不远的将来,依靠科技创新,继续主攻高端合金材料,提升国家重大工程材料保供能力,加强航空航天超高强合金材料研发,引领民用高端材料领域产品的升级换代。这是中铝铝加工向着“世界一流铝加工企业”进军的凝力冲刺,也是好风借力的关键一程。

 转型升级

 抓住市场发展新机遇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任务十分艰巨。在中铝公司转型升级进程中,要想驶入“创造市场需求,拓展材料应用”的良性发展轨道,铝加工肩负重任,首当其冲。

 每一项事业的崛起,都会面临一些挑战,这就是成长的烦恼。铝加工的市场潜在需求巨大,这也成为铝加工面临的机遇和前景。但要从“潜在市场”发展为“真正市场”,需要创造市场需求,拓展材料应用。中铝铝加工审时度势,提出了“发展增量、盘活存量,全力推进转型升级”的工作思路。在增量上做加法乘法,瞄准交通运输轻量化、建筑高档化的广阔市场空间,跨越式发展铝产业链下游。“中铝公司必须是全产业链的,未来我们要重点做好终端全铝产品。”中铝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余德辉指出。

 2016年2月,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用《以乘坐时速180英里的中国子弹头列车迎接猴年》为题,描绘自己在中国乘坐高铁的所见所闻。“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催生着交通运输领域对“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期待越来越高,降低能耗、降低排放量成为交通运输工具发展的趋势。铝成为了交通运输领域轻量化的首选“绿色环保节能”材料,交通用铝已成为铝行业新的经济增长极。

 “轻量化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以铝代钢是个大趋势,是铝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中铝公司不仅要顺应这一趋势,还要引领这一趋势尽快到来。”在葛红林的战略部署下,2015年初,中铝公司成立了轻量化推进办公室,着手对汽车、船舶等交通运输业轻量化开展专项研究。与此同时,各铝加工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精深加工能力,积极对外展开合作,拓展铝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在汽车轻量化领域,中铝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汽车用铝工程和车用铝材生产的企业。第一条汽车车身板专用热处理生产线,第一批汽车用铝产品均来自中铝。作为走在汽车轻量化前沿的中铝公司,始终坚持两个并重,一是提升自身研发应用能力,一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在自身能力建设上,中铝正在着手培育应用技术研究和零部件制造两项能力,未来将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汽车铝制零部件的批量供应,完成由“材”到“器”供应模式的转变。各铝加工企业已身体力行,投入到汽车轻量化领域:西南铝已实现汽车板小批量供货,2016年底可实现汽车覆盖件铝板批量供货能力;西北铝已实现汽车用多个品种铝合金挤压型材的供货能力。在对外交流合作上,中铝推动与车企强强联合: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汽车用铝材料及应用技术开发;与东风汽车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以汽车用变形铝合金为主的应用研究和质量改善工作。

 当全铝运煤列车从大秦铁路、神华铁路呼啸而过,把一车车乌金运往各地,这,离不开中铝人的潜心付出。2015年,由中铝公司提供铝合金材料生产的几万节全铝运煤火车车皮亮相大秦铁路和神华铁路线,这些铝制车皮在保持列车安全稳定性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车身自重和能耗,提升了运力水平。中铝公司也成为我国在该领域首个实现国产铝合金车皮材料技术突破的企业。

 在地铁车辆领域,中铝萨帕与中车长客公司、青岛四方公司等开展合作,并已成为厦门、重庆等地铁项目高端铝合金挤压材料供应商。目前中铝萨帕已初步构建了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车体材料专用生产线,正努力进军全球高端铝合金挤压材料市场。

 在船舰领域,截至2015年底,中铝公司已获得中国船级社(CCS)、英国劳埃德船级社(LR)、挪威船级社(DNV)、法国船级社认证(BV)、美国船级社(ABS)5家船级社认证,拿下了这一高端市场准入证。

 “交通用材的轻量化,既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由之路。轻量化减掉的是沉重的环境负担,增加的是优质的发展动力。”葛红林一语道出了中铝在轻量化上的使命和决心。

 建筑用铝推广,是中铝公司另一个重点方向。铝合金模板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模板技术,与传统的钢模板、竹木模板相比,具有可循环使用、承载力强、浇筑表面质量好等优良特性,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而在我国还处于刚刚打开市场的起步阶段,市场潜力可观。

 正是基于铝在建筑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2015年10月,中铝公司与中国建筑在成都共同出资组建成立的中建铝新材料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该公司以铝模板产品为切入点,逐步推广实施建筑施工用铝、结构用铝、装饰用铝系列产品,致力于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建筑用铝材料综合服务商。据记者了解,年产能100万平方米铝模板的成都厂区即将正式投产。未来,该公司将形成铝制建筑材料系列产品体系,扩大战略布局,形成对全国主流市场的全覆盖,从而推动中国建筑用材的绿色升级。

 盘活存量,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中铝铝加工不仅迈出了第一步,还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曾经,中铝的铝箔资产面临着长长的“问题清单”:亏损巨大、市场份额占比少、被边缘化……来自资金、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挑战,无一不是艰巨的课题、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这一难题和风险,铝加工事业部认真分析市场,深入研究产业,坚定提出要盘活铝箔资产,将铝箔产能重组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打造具有规模效应、经济效益的专业化铝箔公司。

 4.jpg

 中建铝、中铝铝箔揭牌暨中建铝铝模板项目奠基仪式

 万事开头难。2015年10月,中铝铝箔公司成立的第一个月,其西北铝基地只有几十万吨的订单量,市场占有率低,完全没有高附加值产品。面对如此惨淡的局面,中铝铝箔公司迎难而上、披荆斩棘,按照“放量调结构、提质促效益”的发展思路,加强生产管理,提升产量销量,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上半年,中铝铝箔产销增长率分别达392%、372%,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在双零铝箔、高端电池箔的开发和升级上取得显著成效。未来,中铝铝箔将加快整合中铝旗下铝箔资源,努力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铝箔领军企业。

 5.jpg

 中铝公司为神华集团配套的KM(98)AH型运煤敞车

 做强做优做大

 引领全铝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而具体到企业当中,在“跨越式发展铝加工”的总体战略思路引导下,中铝公司也将“做大、做强、做优”作为铝加工事业发展的具体战略目标。

 “做大”是指做大产能规模,提高产能利用率,做到盘活存量与发展增量并进。葛红林对“做大”作出如下解释:中铝公司铝工业的全产业链需要上下游均衡,不能头重脚轻,处于下游的铝加工业要发展得更加扎实,并且上下游相匹配。公司未来的计划是100%的电解铝不仅要冶炼成合金铝,更要加快变成铝材,这就需要铝加工发展要有更高的定位和规划。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就是要以“补短板、去瓶颈”为主导,做好存量企业挖潜改造和产能提升;以兼并重组为手段,向铝材应用和精深加工领域进军;以国际产能合作为契机,加快国际铝加工产能布局。

 “做强”是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向产业链的下游延伸,向深加工领域转型,在深加工产品上提高综合竞争力,抢占价值链高端。葛红林在中铝公司2015年工作会议上曾指出:“公司要把高端合金材料作为精深加工的主攻方向,加大航空航天超高强合金材料的研制,实现高端材料的进口替代;在民用高端材料领域,形成若干差异化、专业化的拳头产品,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而事实上,也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才能不断提高材料性能,满足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行业的发展对铝材料提出的新要求。

 做强的要义不仅是成为高端材料的生产商,而是成为集铝基材料、铝制产品、零部件及总成和铝材应用解决方案为一体的供应商。而在这一转变中,尤为重要的是提升EVI(Early Vendor Involvement,供应商的先期介入)能力,中铝铝加工正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做优”包括效益做优、管理做优、资产做优。把铝加工整体效益做好,保障铝加工板块能够实现生产管理、资本运作、产业布局的良好发展;探索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创新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通过项目制和扁平化管理,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铝加工集团型企业。

 未来,中铝公司的铝加工事业将继续抓住交通轻量化、建筑高档化的发展契机,向材料应用领域进军,瞄准全铝轻量化机动装备、交通设施、运输装备、基建设施等,加强高端材料的研发制造,加快发展终端全铝产品。在军工保供方面,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提供成本更低、质量更优的高精尖产品。中铝也将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加大“走出去”的步伐,加快铝加工产业的国际布局,以此带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中铝制造”、“中铝创造”引领高端铝产品的需求,开拓“全铝新时代”更为广阔的空间。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对于正在迎风起航的中铝公司而言,在阔步行进十余年之际,以铝加工产业突破铝行业面临的历史隘口,其间蕴藏了多少思维的转变、观念的更新和发展的突破。在引领产业前行的进程中,中铝公司这艘产业巨舰必将行进至更为开阔的水域,成为中国铝加工产业全新的行进坐标。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的文章,版权均属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