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博士网】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之下隐藏着严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问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不可避免的形成这种问题,并让这种问题潜在的制约企业、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工业企业是引发环境问题的重点源头,因此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一种必要的要求。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意义,了解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一、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意义
循环经济的内涵是指在社会这个统一环境内,企业的发展中考虑从资源利一产品生产一产品报废的整个流程中对于资源的历来性降低,通过生态化、可再生的、可重复利用的资源来代替传统的直接消耗性资源,其本质是让工业活动符合生态和谐发展这一目标的要求。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资源不加限制的利用和消耗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国度浪费,另一方面也由工业活动所产生的附加产物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这种发展模式最终只会使工业发展最终无资源可利用、生产的废弃物增加、大量遗留废弃物无法处理,最终会彻底影响工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的和谐生活。
而在我国,早年为推动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长期性的完善考虑,注重短期的经济收益,致使近年国内环境问题逐渐恶化,因此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成为当年只管重要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说,良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可以推动资源的合理开发模式的研究,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保证国内可用能源资源的长期储备;降低废弃物产出,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循环经济要求的科技提升能够带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科技、经济、环境的发展逐渐进入一种互为促进的循环状态;循环经济激发的绿色消费模式也会大大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从社会整体的意识层面上改善环境问题。
二、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2002年,我国初次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并推动工业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003年-2005年,我国开始制定出各类相关政策强制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2007年中央财政新增70亿元节能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当年中央财政安排27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2008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最终确立了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注意必要的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至今较为明显特点有三个:一是工业企业的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容易形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关键点进行直接性的干预和改善;二是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园区化经济发展模式,园区化的模式能够很好的对于企业进行规模性的监管,还能很好的进行园区内的资源重复利用;三是社会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主要在于循环经济继发的消费模式等的转换。从整体的发展模式上看基本做到了对于循环经济这一意义的认识与措施制定的,但是还存在这许多的问题: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定的不够完善,目前只有国家法规,许多地方性法律法规没有出台,没有细节性、符合地方实际的政策使得法律效力不能全面发挥;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国内在循环经济的管理上还未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代入感所形成的新模式推广压力,传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深入人心,而且短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实施过程简单,因此许多企业对于循环经济模式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使得循环经济很难全面性的开展。
三、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改善措施
第一,全面性的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经济模式也有所不同,国家级的经济政策在制定时是考虑了普遍适应性的,因此在某些特殊经济地区应用时还会存在不足,因此,地区性的法规和政策的制定要进行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二,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管理机构,企业内部要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充分的认识,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机构的设立,要做到监管到位,能够及时的提供合理建议及政策信息。
第三,大力推动生态化发展的科技研究,科技发展能够从根本上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因此企业要加大科研投入,尽早的得到成果就能更早的进入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循环,提升自身的长期竞争力。
第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倡企业全面性的进行产品方向性的调整,淘汰污染及资源消耗的产品和服务,向可持续发展的产品方向进行转换。
第五,加强社会参与,通过社会机构和人民群众的参与来加大对于企业的监督力度,改善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和社会环境问题认识,通过社会压力和舆论压力加强循环经济的深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