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向5000亿级高端铝产业集群迈进

|
2016年04月18日 09:45:21
|
21840 浏览
|
  【铝博士网】在载重卡车领域,铝制轻量化车厢比钢铁轻1/3。如果全国重卡有一成换成铝制车厢,年节约石油量相当于中国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

魏桥创业“海上铝业丝绸之路”的成功打通,使我市具有了支撑铝业接续发展的充足资源。(张明君 摄影)


滨州铝产业已形成集热电—采矿—氧化铝—原铝—铝合金材料—工业铝型材—铝深加工制品于一体、上下游业务配套平衡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成为全市工业支柱产业。(田军 摄影)


作为亚洲最大的铝合金活塞生产企业,渤海活塞2015年的活塞产量为1981万只,实现产值10.22亿元。 (田军 摄影)
  
  鸟巢一年维护费用6000多万元。而铝是不会生锈的,如果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大型建筑穹顶全换成铝型材,那会节约多少维护费用?
  
  发达国家人均用铝量90公斤,而中国才30公斤。从30公斤到90公斤,这期间将会涉及多少行业应用?
  
  在我国现有的124个产业部门中,有113个部门使用铝制品,比重为91%。当前铝价处于低位,是我国扩大铝在交通行业“以铝代钢”、电力行业“以铝节铜”、建筑领域“以铝节木”等应用的最佳时期。
  
  一方面中国的电解铝产能过剩,一方面铝产业下游应用想象空间巨大。滨州以魏桥创业集团为龙头的铝业全产业链成为全国铝行业低碳发展的典范,
  
  滨州铝产业起步于2001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采用铝水不落地、直接运到下游生产企业的集约、节能、高效生产模式,从煤电铝联产到铝材深加工,上下游业务一体化、铝电网材一体化发展,已形成集热电—采矿—氧化铝—原铝—铝合金材料—工业铝型材—铝深加工制品于一体、上下游业务配套平衡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成为全市工业支柱产业。
  
  “十三五”期间,该市提出了着力打造“四集群一基地”的目标,其中高端铝产业集群,依托魏桥集团、创新金属、立中集团等铝产业龙头企业,以铝材深加工、铝合金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零部件为方向,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配套关联度,打造5000亿级高端铝产业集群。
  
  “洼地效应”——滨州强大的原铝供给能力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
  
  说到滨州的铝产业,国际、国内的人士都会为魏桥铝电新材料公司竖起大拇指。从矿山一直到铝板、铝带、铝箔以及铝合金汽车零部件,魏桥创业的铝电一体化模式被称为国内生产电解铝最好的模式。魏桥创业集团充足的电解铝资源吸引了众多企业围绕其做起了铝材料深加工。
  
  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集成了“洼地效应”。滨州铝产业的“洼地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具有强大的产能优势。全市已形成电解铝产能分别占全省和全国的70%以上和18%以上。氧化铝市内产能占全国的21%以上。境外,中国宏桥集团在印尼规划建设年产400万吨氧化铝项目,2016年3月一期100万吨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二期100万吨项目计划于2016年底投产,后续项目稳步推进。
  
  滨州市强大的原铝供给能力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该市发展铝产业的最大优势。
  
  魏桥创业集团电厂和电网跟着项目走,各电解铝项目均建有自备电厂,选用大容量、高参数机组进行热电联产,并在全市孤网闭环独立运行,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其次,具有突出的全产业链优势。全市铝产业以魏桥创业集团为龙头,坚持“铝电网材一体化”发展,已形成集热电—采矿—氧化铝—原铝—铝合金材料—工业铝型材—铝深加工制品于一体,原料、运输、加工、制造、销售、物流等各环节上下游业务配套平衡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构建起了适应性和竞争力强、利于链上企业要素互动和协作配套的产业与产品结构。
  
  第三,具有充足的原料优势。几内亚铝矾土储量达410亿吨,占全球储量的三分之二。魏桥创业集团放眼全球配置资源,在几内亚锁定了储量22亿吨的高品质铝矾土矿,年开采量可达3000万吨。首船18万吨铝矾土于2015年11月运抵国内,是第一家在几内亚实现顺利出矿的中资企业,打造了一条自国外矿山到国内工厂、集多式联运为一体的铝矾土资源供应链,开辟了一条从几内亚康姆萨港到中国烟台港的“海上丝绸之路”。滨州市具有支撑铝工业持续发展的充足资源。
  
  “集群效应”——围绕魏桥创业铝资源布局,伴生了一批深加工关联配套企业,全市形成三大特色产业集群
  
  德国工业区位经济学家韦伯早在1909年出版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首先提出“集聚”的概念。
  
  韦伯认为,地理上的集中,能给予企业很大的刺激进行改革和创新,因为地理上的集中必然会带来竞争,而竞争又促进了创新;同时集聚有利于企业、供货商和客户的沟通与交流,并在信息传播中了解市场动态,最终导致创新的产生。
  
  魏桥创业集团的铝资源成为吸引铝加工企业不断集聚的“磁场”。围绕其铝资源布局,伴生集聚了一批深加工关联配套企业。目前,全市规模以上铝深加工企业达到40多家,并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三大特色产业集群:
  
  一是以邹平为核心,辐射魏桥的特色铝产业集群,这也是山东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滨州市(邹平)轻质高强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二是以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辐射惠民、阳信的特色铝产品加工高端产业集群;三是以北海为核心,辐射沾化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以铝资源为纽带,集群内“铝水不落地”,电解铝液经短途运输直接浇注生产,形成了“铝水—铝锭、铝棒”“铝水—大扁锭”“铝水—板带箔”“铝水—轮毂”“铝水—型材”“铝水—高端合金材料”等多个细分链条,既节约了电解铝铸锭冷却、运输、再加热消耗的能源,又降低了原料损耗,同时减少了原材料资金占用,形成了集约、高效、节能发展模式。
  
  粗略估算,每加工1吨铝液,集群内上下游企业就能共享900元的成本优势。项目的集聚带动企业聚集,企业聚集反过来又拉动项目集聚,以此带动上下游联动发展,形成良性互动。集约发展的运行效益高于独立企业,提升了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在全国铝行业产能过剩、连续多年行业性亏损的形势下,短流程布局的成本优势是集群内企业依然能够盈利的关键因素。
  
  除了魏桥创业集团外,集聚并发展壮大了国内最大的铝合金材料生产企业山东创新金属,亚洲最大的铝合金活塞生产企业渤海活塞,以及齐星工业铝材、裕航特种合金、新安凯动力等一大批本土铝材深加工企业。吸引了台湾六丰、河北立中、中信戴卡、北汽集团、中航工业集团等世界500强或知名企业来滨州投资。北汽滨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一期一阶段工程发动机缸体、缸盖、曲轴铸造项目与政通铝材二期仅有一路之隔,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利用40万吨铝液,年可节省成本4.8亿元。
  
  集群内彼此间形成了一种互动性的纵横关联,构成了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加快了产业升级,成为国内行业聚集度高、产业链条完整的铝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之一。
  
  “马太效应”——魏桥创业集团、创新集团、裕阳铝业等把技术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实现内涵发展
  
  “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正反馈现象,最早由美国学者罗伯特·莫顿于1968年提出。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在滨州,铝产业的发展就是企业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发展形成了“马太效应”。
  
  创新是产业的生命线。魏桥创业集团把技术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和中心环节,走高效、节能、集约、循环的内涵发展道路,研发投入领跑全市铝产业。其氧化铝生产采用世界先进的拜耳法工艺,原铝生产全部采用电流强度400千安以上的大型阳极预焙电解槽,已投产的600千安特大型阳极预焙电解槽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国际领先。高精铝板带箔生产,全部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精度、高自动化轧机,工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魏桥创业集团开发的罐体料为目前中国厚度最薄、宽度最宽的材料,主要技术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裕阳铝业已研发出被动型材、被动窗等国际领先产品,并致力于开发智能机器人精密传感器制造、高纯氧化铝粉制备蓝宝石晶体等高端铝深加工。
  
  创新金属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德国双室熔化炉技术和EMP泵铝液循环技术,实现铝合金工艺废料循环利用。六丰机械与宝马、奔驰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铝合金轮毂利润比普通轮毂提高了近10倍。
  
  依托中信戴卡强大的科研团队,盟威戴森开发设计了轮毂生产线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不仅实现废水全部回收,而且年可节约蒸汽费用约240万元。
  
  “引擎效应”——滨州市铝行业协会充分发挥纽带作用,推动行业协同联动和规范化发展
  
  魏桥创业集团原铝产能大,生产成本低,矿石资源充足,形成了集约集聚、节能高效的“铝电网材一体化”发展模式,在全省、全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魏桥模式”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协会的充分肯定,成为业内竞相效仿但又很难复制的奇迹。
  
  但是,该市铝产业发展除了资金、土地等共性问题外,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资源能源依赖,环境压力巨大等。总之,该市铝产业总体大而不强,尚处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资源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为提高行业组织程度,推动行业协同联动和规范化发展,2014年6月,魏桥创业集团、创新金属等企业牵头,成立了滨州市铝行业协会。协会充分发挥在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合作,推动全市铝加工行业技术进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下游铝加工企业来滨州发展,推动全市铝加工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滨州将追求高端高质,打造5000亿级高端铝产业集群
  
  “十三五”期间是滨州市铝深加工产业加速发力、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该市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着力打造“四集群一基地”的目标,其中高端铝产业集群是重要的集群。该市将依托魏桥集团、创新金属、立中集团等铝产业龙头企业,以铝材深加工、铝合金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零部件为方向,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配套关联度,打造5000亿级高端铝产业集群。
  
  记者在刚刚出台的《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看到,“十三五”期间,滨州市在铝深加工方面,将重点加快发展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的高强高韧铝合金中厚板,用于汽车、家用空调、火电站、制氧机等领域的铝热传输复合材料,用于易拉罐和印刷版制作的高精铝板带箔,轨道交通大型铝合金型材,液化天然气船(LNG)用铝合金板,石油化工企业管道设备用铝,高端电子产品铝型材,铝合金汽车零部件等产品。重点提升邹平县、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海经济开发区等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努力在新型轻质合金材料产业实现突破,开发生产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和钛合金等新材料。
  
  前不久,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光峰在《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启航“十三五”》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就产业而言,就是要追求高端高质,促进集群发展,打造行业发展新高地。
  
  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洪刚指出,未来几年,能否成功转变发展方式,能否成功推进产业升级,关键看是否能够依靠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创造一个更长的增长周期。
  
  加快滨州铝产业转型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抓创新、抓人才;需要针对短板,多方共同持续发力。该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经信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订分类处置方案和配套政策体系,主动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制办法,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等倒逼过剩产能退出,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市经信委作为工业主管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将进一步强化争先意识、看齐意识,不断深化作风效能建设,充分调动和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推动铝产业集群在创新中发展壮大。
  
  邹平:力争通过2—3年时间打造世界“铝谷”
  
  邹平县涉铝产业起步于2001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热电—氧化铝—原铝—铝材深加工、新材料”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拥有800万吨氧化铝、366万吨原铝的生产能力,原铝产能超过全国的1/10,成为全国重要的铝业生产基地。2015年,全县涉铝企业产值超过1200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38%,涉铝产业已经成为引领邹平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邹平县涉铝企业积极推进海外扩张,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全力破解原料制约。2015年12月,几内亚首船铝土矿转运至魏桥创业集团生产工厂,一条自国外矿山到国内工厂、集多式联运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已全部建成。印尼年产400万吨氧化铝项目,一期100万吨项目已于今年一季度建成投产。
  
  魏桥创业集团开创了“铝电网材一体化”、“上下游业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氧化铝生产采用世界先进的拜耳法工艺;原铝生产全部采用400千安以上的大型阳极预焙电解槽,全球首条全系列600千安特大型电解槽已于2014年底投入运行,具有单槽容量最大、吨铝投资最少、液态铝质量最好、能耗最低、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特点和优势,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精铝板带箔生产,采用国际先进的铝液直接熔炼铸锭—热连轧—冷轧—精整生产工艺,各生产环节制造成本在全国同行业中始终保持最低水平。创新集团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德国双室熔化炉技术和EMP泵铝液循环技术,实现了铝合金工艺废料的循环利用。面对新的形势要求,邹平县紧跟产业政策方向,更加重视节能环保、综合利用,坚定不移走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绿色铝业发展之路。
  
  邹平县涉铝企业的相对集中,使铝水不落地,直接运到下游生产企业,大大缩短了生产流程,节约了铸造、仓储及再熔化成本,减少了原材料资金占用。初步测算,1吨铝水能为上下游企业节约成本900元。邹平县先后获批成立了山东省高强高韧铝合金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2014年6月,由魏桥创业、创新集团等企业牵头成立了滨州市铝业协会,邹平县企业占到了63%。
  
  完备的配套功能,为邹平铝产业发展搭建起了更高的发展平台。充足的电能、优惠的电价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邹平铝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全县涉铝产业主要集中于国家级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也是山东省首家设在县级的国家级开发区。鲁中运达保税物流中心,作为山东省首个设在县级的保税物流中心,与铝产业基地相邻,将为涉铝产业外向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邹平县还大力实施园区规范整合战略,高标准规划建设6平方公里的铝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积极承接新型项目衍生和高端项目引进,着力打造高端涉铝产业集聚区,力争通过2—3年的时间,建成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创新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在全球具有较强影响力的2000亿级特色高端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世界“铝谷”!
  
  惠民:努力打造最具发展潜力的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大项目—产业链—企业集群—产业基地”是惠民县发展铝产业集群的主攻方向。在汇宏新材料、创源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下,惠民县围绕铝精深加工产业引进系列配套项目10个,总投资达到270亿元,铝精深加工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惠民秉持以“招商一时,服务一生”的理念,发扬孙子故里“厚德载物、惠风和畅”的人文传统,按照“零障碍、低成本、全过程、高效率”要求,努力创建“四大服务环境”,即快速周到的办事环境,公平宽松的政策环境,开放大度的人文环境,严明合法的法制环境,以实惠富商、以优惠安商、以仁惠亲商,倾力打造让客商创业安心、投资放心、生活舒心的招商热土、魅力家园。同时,深入贯彻落实《惠民县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精神,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研发创新、土地供给、品牌培育、奖励激励、优良服务等方面给予铝精深加工项目及企业政策支持,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完善全县铝精深加工企业引进及服务工作机制,确保铝精深加工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促进铝精深加工产业做大做强。
  
  产业高度集聚,是惠民铝精深加工的最大优势。以惠民高效经济区为载体,以汇宏新材料为龙头独具特色的铝精深加工一体化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今后,高效经济区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精心设计,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硬件平台,不断提升园区的项目承载力,按照“打造工业发展先行区,跻身省级经济开发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产业高地、生态新城”战略定位,倾力打造山东乃至全国重点的铝精深加工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关联性强、附加值高的配套项目,进一步放大高效经济区的产业集聚集约效应。
  
  惠民铝精深加工产业虽然起步晚,但起点相对较高。下一步,该县将着眼长远谋大局,加速产品向高端、终端产品转型,以汇宏新材料、创源集团为依托,加快攻克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军工等领域和用于汽车、空调、火电站等领域的新型铝合金型材生产技术;以轻质、高强、耐高温、耐腐蚀产品为发展方向,加快发展高强高韧铝合金中厚板、高精铝板带箔、大型铝合金型材以及管道设备用铝等产品。同时,瞄准国内精深加工终端企业,选择一些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将铝精深加工产业打造成最具潜力的产业集群。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各类创新要素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度重视以铝深加工为代表的新材料行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铝深加工成为该区支柱产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铝材深加工产业链,发展成为具有规模和品牌优势的产业集群。2015年,该区铝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0亿元,实现利润15.7亿元,利税37.3亿元,生产总值占全区规模上工业生产总值的74%以上。
  
  该区铝深加工以精深加工、精细产品为重点,在现有铝加工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企业数控加工中心能力,上拓下延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三条铝精深加工产业链。一是铸造用铝锭—压铸件精深加工产业链。围绕汽车零部件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发动机部件、非发动机部件等汽车铝合金零部件产品,2015年渤海活塞的活塞产量为1981万只,实现产值10.22亿元;盟威戴卡轮毂产量600万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亿元。二是压延用铝锭—中厚板—薄板—带材-铝箔精深加工产业链。三是铝合金坯料—型材精深加工产业链。围绕建筑铝型材发展方向,2015年生产铝合金门窗24万平方米,铝合金棒材10万吨。铝合金门窗产品在山东省同行业中排名前十,市场占有率11%;铝合金棒材在山东省同行业中排名前十,市场占有率为10%。
  
  为集聚各类创新要素,该区积极鼓励支持用铝企业主动面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寻求智力支持,集成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的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目前,全区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家(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家(发动机核心组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级工程实验室1家(山东省发动机活塞摩擦工程实验室),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汽车铝合金轮毂、缸套活塞耐磨镶圈)。
  
  为延伸产业链条,铝产品深加工产业实现集群发展,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研究制定了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主攻方向,落实配套项目,以提质增效为目标,通过引进、整合重组、研发创新等多种措施,制定了《关于推动全区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通知》(滨开管发〔2015〕48号),利用工业转型升级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加大对创新载体建设的投入,培养长远眼光,推动永续发展。
  
  北海经济开发区:依托三大突出优势打造铝产业聚集洼地
  
  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50余名“铝业大佬”来北海参观考察。在考察中,各位企业负责人了解北海产业发展现状,铝产业资源要素特点和发展优势。北海铝产业发展的三大突出要素吸引了“铝业大佬”们的眼球。
  
  北海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大力发展铝基复合材料主导产业,打造产业支柱,以主导产业带动区域产业整体发展。经过几年的发展,北海铝产发展已形成三大优势基础,铝基复合产业链初步形成,产业优势凸现。
  
  世界500强企业魏桥创业集团在该区总投资750亿元的北海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占地3万亩,以铝型材生产为主导产业,全部建成达产后年销售收入超过1200亿元,利税150亿元。北海新材料产业园铝基复合产业为该区铝产业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该区以北海新材料产业园为基础,延伸拉长增粗铝基复合产业链。北海新材料产业园的龙头带动优势,北海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土地及整体规划优势,以及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和政策优势,成为吸引国内外铝产业投资落户的综合优势。
  
  港口以其最便捷、廉价的运输优势,为现代工业运输首选。紧邻北海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滨州港,作为北海乃至滨州市对接“黄蓝”两区和京津冀的海上北大门,为北海铝基复合产品走向京津冀及国内沿海各大城市提供了廉价便利的条件。滨州港已列入区域性重要港口,规划建设各类泊位120个以上,最终打造亿吨以上区域性综合港口,2个3万吨通用散杂货码头已经运营,现已开挖10万吨深水航道。
  
  为推动铝产业发展,北海积极打造政策服务的综合优势平台——北海科技孵化器。北海科技孵化器打破传统招商提供土地、税收及一般服务,按照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将服务系统化、模式化,北海科技孵化器服务特色以“四个最低”、“七个统一”、“八个中心”为核心。
  
  “四个最低”即工业用水、电、燃气、蒸汽价格最低;“七个统一”即统一园区整体规划、统一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统一职工食宿、统一办公区、统一仓储与物流、统一工业品超市与展厅、统一物业管理。“八个中心”即综合政务服务中心、企业行政管理服务中心、金融财务服务中心、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后勤保障服务中心、检测研发服务中心、仓储物流服务中心、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园区凸显“拎包入驻”特色,彰显“管家式服务”,紧扣“铝材深加工”主题,打造京津冀经济圈最佳产业聚集地。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的文章,版权均属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