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博士网】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汽车产销数据显示,受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购置税优惠等有关促进政策的退出及自身所需调整的影响,汽车产销在持续了两年的高速增长后,今年上半年增速大幅回落。但上半年汽车累计产销915.60万辆和932.52万辆,同比增长2.48%和3.35%,增速回落并没有影响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车市的地位,业界普遍的印象是中国汽车产业依旧是“大而不强”。然而,在根据2011汽车行业“臻选”活动中关于“最佳零部件技术进步评选”中对50多位专家500多位汽车业专业人士的调查发现,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技术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未至21世纪初,中国的汽车产业开始进入发展的“黎明期”,众多厂商看到了汽车配件市场的高额利润和增长空间,纷纷进入该市场。一夜之间,汽车配件变成供大于求。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汽配的价格竞争愈演愈烈,价格的透明度越来越高。有专家对我国汽配市场做出假货充斥、真假难辩、质价不符、“散、乱、差、小”的评价。
目前,我国汽配市场比较混乱。有些经销商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使用非法手段获取客户,降价、出售伪劣产品等。且配件的来源也五花八门,有的是原厂的配件,有的是国内合资厂产品甚至是无证无照的小作坊产品,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没有保证,这里面自然会导致价格的悬殊。相应的,关于汽车配件的投诉量一直较大。现在,不管是什么汽车零配件都有正副厂之别,想要在众多的配件产品中买到原厂的配件对消费者来讲有一定难度。
汽车零配件的价格差异也很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配件来源渠道多。除了整车生产商制定的零配件提供商以外,其他厂商众多且良莠不齐。其中汽车配件有原厂产品和厂家授权生产之分,虽然两者都统称正品,但价格上有明显差异。而杂牌厂家仿制的配件,价格不一,质量不齐。这其中不乏质量好价格适中的产品,但是消费者不一定都能一一鉴别。
配件的来源渠道多,中间环节也就多,销售渠道长,价格压不下来。要解决供销中间环节过多的现象,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尽量缩短销售渠道。二是尽量实现进口车型配件国产化。我国的配件市场还是不够成熟,进口汽车的品牌多、数量少,信息沟通很局限。由此对配件的品种和数量的需求呈现很不固定的特点,相应地使得配件销售价格和车辆的维修成本增加。
大部分汽车配件内的配件市场的经销商们单方面注重配件的销售量,很少重视售后服务。这与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关系。汽车配件市场的发展方向必然要通过提高售后服务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市场。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不能仅从降低价格来实现,而应该提高其售后服务质量。据日本一家咨询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未来5年中,向世界主要汽车厂商提供汽车零配件的中国企业将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本次调查共涉及到了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的30家主要汽车生产企业。从日本国内整车厂看,中国企业主要在车身外装、内外配件上提供配套,但调查显示:今后中国企业有望在汽车电子、用品等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这虽然说明我国的配件售后服务已经有了国际上的认证,但在个体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需要继续努力,争取早日把中国的汽车配件市场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