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土十条”的生意到底有多大?

|
2016年03月21日 09:13:54
|
17247 浏览
|
3月11日上午,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土十条”文稿已经基本成熟,等待中央审批,将很快出台。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 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铝博士网】落伍一年的“土十条”真的要来了。

  3月11日上午,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土十条”文稿已经基本成熟,等待中央审批,将很快出台。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 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近两年,土壤修复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热点,早有上市公司提前布局。据环保部通过运用国际通行模型预估,土壤修复市场带动的投资规模超过5.7万亿元。

  不过在3月9日召开的“上市公司如何迎接土十条研讨会”上,上市公司的老总们显得比较谨慎,“我们也在关注土壤修复,但还没有开展业务,感觉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包括技术、资金、模式等。”国祯环保副总经理孟平对记者表示。国祯环保是一家专业从事污水处理的环保上市公司,在全国拥有80多座污水处理厂。

  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指出,诸多不确定性正是上市公司进入土壤修复行业的机遇,“不进入的风险大于进入的风险”。

  但是,上市企业和高胜达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土十条”作为纲领性文件,只是起指导作用,土壤修复产业要想迎来快速发展,还得期待土壤环保法的颁布。

  盈利模式瓶颈

  盈利模式是目前进入“土十条”领域的上市公司老总们最担心的一个问题。

  边贺,上海领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专注于环境领域投融资。他指出,我国土壤修复处于行业发展中早期,相对于水、大气还很不完善,缺乏上下产业链条,主要商业模式是房地产开发。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也指出,目前土壤修复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先出让,再修复”模式,修复经费由土地开发商承担。目前采用这一模式的项目较少,其主要弊病在于无法约束土地开发商。二是“先修复,再出让”模式,修复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修复并通过验收后再进入土地流转市场。

  张益分析,我国2015年的土壤修复市场规模约为200亿元,大部分都与房地产有关,而耕地修复、矿山修复、生态修复等占比较小。

  从当前土壤修复所采用的模式可以看出,修复资金大多来源于政府。“资金来源过度依赖政府,特别是中央财政,没有稳定的支付体系,就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张益表示。

  高胜达也认为,土壤修复耗资较大,倘若都由财政“埋单”,政府压力不轻。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均面临较高债务水平的窘境,二者相加,有可能会使财政支持出现“打折”现象,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事实上,自2010年起,中央财政就已设立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但是存在项目分散、资金额度小、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比如2015年中央下达2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30个修复项目,平均每个项目资金额不到1亿元。

  “土壤修复是政策倒逼的行业。在经济下行下,公司投入环保就是提高成本,能少投就少投,包括政府也是这样。”广发证券分析师郭鹏指出,我国土壤修复还是以政府驱动为主,目前最多的是PPP模式。

  但是PPP模式也存在诸多弊端。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土壤修复领域的龙头企业,和各地签订了数百亿的土壤修复PPP项目。某高层向记者透露,“很多PPP项目都是我们垫资,给公司资金周转造成了很大压力。”

  该高层表示,在土壤修复领域的PPP模式必须考虑企业如何经营,如何回报,如何退出的问题。

  另外,我国需要修复的污染土壤数量巨大,特别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土壤污染,比如已关停的企业造成的污染后果,由谁买单?同时大面积的农田土壤污染修复费用极高,由于缺乏具体的责任人,修复工程几乎无法推动。

  高胜达和张益都建议,借鉴美国超级基金法案的模式,建立“谁污染、谁付费”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治理全国范围内的闲置不用或被抛弃的严重污染场地。

  技术难点待解

  由于我国各地的土壤性质、气候条件、污染程度都不尽相同,土壤污染的治理修复技术还不成熟,因此技术问题是制约土壤修复发展的难点。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污染与控制研究室研究员郭观林认为,国内的土壤修复公司还没有核心技术,很多都是靠引进国外技术,但是又存在引进成本太高、本土化难的困境。

  高胜达指出,相对于已有商业化操作的工业场地污染修复,农村耕地污染修复尚以试点示范项目为主,未进入规模化修复阶段,迫切需要一些成熟且经济的修复技术支撑。

  高胜达表示,目前国内环境领域的机械设备往往来自矿山、农用、建筑等机械设备,满足修复产业需求的还没有特别好的环境设备制造商。当然,也有人已经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中联重科就将环境设备作为四大业务板块之一。

  “比如土壤修复很多是工程项目,要求机械的抓土能力强,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方面技术。”边贺强调,投资资本青睐的肯定是拥有核心技术、核心设备的公司。

  然而纵观土壤修复行业,目前并没有哪家公司取得了特别的核心技术,“各个公司都相差无几”。边贺认为,这与土壤修复的复杂性有关,每宗土壤的污染因素、污染程度都不一样,采取的修复技术也不一样;另外也说明土壤修复的市场化程度太低。

  另外,什么样的修复才算修复好?是把污染土壤挖走,还是把污染物从土壤中提取出来?

  实际上,我国场地修复领域并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主要是根据风险评估倒推出的目标值要求进行修复,目前不少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挖运,并进行稳定固化,但效果需待时间检验。而将污染物从土壤中提取出来的成本太高。

  那么,“土十条”出台后,会不会有全国统一的治理标准?

  “小而杂”隐忧

  尽管目前土壤修复业务的盈利模式单一,但根据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估计,目前全国有超过千家公司开展了土壤修复业务,存在“小而杂”的问题。

  “土壤修复没有特别的门槛,更没有‘资质’一说,只要有业务就好开展。”高胜达认为土壤修复目前还是一个创新创业的行业,并不主张设立资质门槛,应让市场优胜劣汰,“大家一起来培育这个市场”。同时要加强监管,业主选择低价中标的修复企业最后出了问题责任还在业主,不能寄希望通过第三方服务就摆脱责任给修复方,当然修复方的责任可以由业主根据合同来判断和追溯。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土壤修复公司都是由业主方转型过来的,甚至是企业为了修复自己的污染场地才成立环保公司。

  杰瑞股份是一家主营油气田设备的上市公司。2015年9月份,宣布设立全资子公司杰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杰瑞环保),注册资本为8亿元。

  杰瑞环保副总经理岳勇对记者表示,杰瑞环保正是杰瑞股份在“遇到油气市场寒冬时的转型之举”,主要业务也聚焦于油气田方面的环境治理。“虽然杰瑞环保的油田治污市场非常大,但主要集中几大国企市场。”岳勇表示。

  高胜达分析,由业主转型的环保公司有一定的优势,一是相对了解自身工艺和土壤污染情况;二是本身自己就有污染场地去修复,有消除责任的动力和较多的研发投入;但是这类公司如果长期依赖自身市场,成长性不会好。“还是要结合自身行业、技术优势,打造拳头产品,再走向市场化,向外延伸。”高胜达说。

  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化程度低,这是不争的事实。纵观全行业,目前并没有产生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公司。

  边贺指出,土壤修复项目多是PPP或BOT模式,在中国现实环境下,获取项目就得在地方政府有可靠的“关系”。“关系好就能多拿项目,但是你不可能在每个地方都有过硬的关系。”边贺认为,这是土壤修复领域很难产生大公司的原因之一。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的文章,版权均属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