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
2016年02月23日 09:19:53
|
21437 浏览
|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又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当前,赣南等原中央苏区 ( 以下简称“赣南苏区” ) 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工业发展高碳特征突出,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较大压力。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又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当前,赣南等原中央苏区 ( 以下简称“赣南苏区” ) 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工业发展高碳特征突出,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较大压力。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赣南苏区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调整优化赣南苏区工业能源结构,增强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环保双赢提供决策依据。

  一、赣南苏区工业能源消费基本情况

  (一)工业能源消费量逐步递增。“十二五”以来,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传统主导行业、产品生产量的扩大,赣南苏区工业能耗逐步递增,工业用电量快速增长。 2014 年,全区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1928.12 万吨标准煤,比 2010 年增加 198.86 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 2.7% 。规上工业电力消费量 332.09 亿千瓦时,比 2010 年增加 89.02 亿千瓦时,年均增长 8.1% 。

  (二)工业能源消费强度明显降低。随着赣南苏区节能降耗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节能降耗政策措施逐步深入,工业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能源消费强度明显降低。 2014 年,全区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按 2010 年可比价) 0.521 吨标准煤 / 万元,比 2010 年下降 28.7% ,年均下降 6.3% ,累计节约能源 230 万吨标准煤。与全省相比,赣南苏区能源消费强度处于较低水平,工业增加值能耗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 60% 。

  (三)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不断提升。 2014 年,赣南苏区规上工业加工转换投入能源 1701.20 万吨标准煤,产出 1117.59 万吨标准煤,能源加工转换效率 65.7% ,较 2010 年提高 0.7 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效率 40.11% 、原煤入洗 90.5% ,分别较 2010 年提高 2.1 和 7.4 个百分点。随着赣南苏区全面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技术,推进低品质热源的回收利用。 2014 年,全区规上工业回收利用能源 234.8 万吨标准煤,比 2010 增长 10.3% 。

  (四)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得到优化。 2014 年,赣南苏区重点监测的 74 家企业的 43 项主要单位产品能耗中, 26 项比 2010 年有不同幅度降低,占全部指标数的 60% 。其中:单位铜精炼综合能耗下降 27.5%; 炼焦工序单位能耗下降 25.9%; 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 19.6%; 吨钢可比能耗下降 7.7%; 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 3.5% 。

  二、赣南苏区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特征

  (一)行业结构:三大行业能耗占比七成。从行业能耗分布来看,赣南苏区规上工业能耗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六大高耗能行业。 2014 年,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1622.29 万吨标准煤,占规上工业的 84.1% ,而这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只占规上工业的 49.2% ,能耗比重高出增加值比重 35 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中,综合能源消费量超过 300 万吨标准煤的有 3 个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524.35 万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87.26 万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41.38 万吨),其综合能源消费量合计 1352.99 万吨标准煤,占规上工业的 70% 。六大高耗能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不仅是能耗最大的行业,也是单位增加值能耗最高的行业,其 2014 年单位增加值能耗 5.34 吨标准煤 / 万元,为全区工业平均水平的 10 倍。


  (二)地域结构:三个耗能大县占比五成。从县(市、区)能耗分布来看, 2014 年在赣南苏区 54 个县中,规上工业能耗主要集中在三个县,分别是:新余渝水区( 627.51 万标准煤)、鹰潭贵溪市( 242.58 万吨标准煤)、吉安青原区( 165.03 万吨标准煤),三个县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合计 1035.12 万吨标准煤,占全区的 53.7% 。从能源效率来看,三个耗能大县同时也是单位增加值能耗较高的县区,境内的钢铁、火电、有色冶炼、建材等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能耗规模都比较大,能耗水平比较高。其中,新余渝水区工业增加值能耗 2.33 吨标准煤 / 万元、鹰潭贵溪市 1.08 吨标准煤 / 万元、吉安青原区 3.09 吨标准煤 / 万元,分别是全区平均水平的 3.6 倍、 1.7 倍和 4.7 倍。


  (三)企业结构: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占比八成。从企业能耗分布来看, 2014 年,赣南苏区有年耗能万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 149 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 3.8% ,综合能源消费量 1605.39 万吨标准煤,占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 83.2% 。 149 家重点耗能企业中,能耗超过 50 万吨标准煤的企业有五家,分别是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491.33 万吨标准煤)、贵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161.41 万吨标准煤)、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井冈山电厂( 158.53 万吨标准煤)、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59.68 万吨标准煤)、华能瑞金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59.5 万吨标准煤),综合能源消费量合计 930.45 万吨标准煤,占规上工业的 48.3% ,单位产值能耗 0.86 吨标准煤 / 万元,是全区平均水平的 5.7 倍。

  (四)品种结构:一煤独大,占比六成。赣南苏区工业消费的能源品种主要有:煤炭(包括原煤、洗煤、煤制品)、电力、焦炭、燃气(包括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石油制品和热力等。 2014 年,全区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 2916.22 万吨,占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63.5% (折算成标准煤后消费量的占比,下同);电力消费量 332.09 亿千瓦时,占 12.4% ;焦炭消费量 338.73 万百万千焦,占 9.6% ;燃气消费量 167.7 亿立方米,占 7.9% ;石油制品 41.42 万吨,占 1.3% ;热力、生物质能等其他能源占 5.3% 。


     1 、分品种结构看

  ( 1 )煤炭: 2014 年,赣南苏区煤炭消费最多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二次能源转换投入为主,消费煤炭 1124.40 万吨,占规上工业煤炭消费总量的 38.6% ;其次是制造业,煤炭消费 1114.07 万吨,占规上工业的 38.2% ;采矿业煤炭消费 695.89 万吨,占规上工业的 23.9% 。制造业中,煤炭消费较多的行业主要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32.64 万吨)、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90.09 万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81.77 万吨),以上三个行业煤炭消费合计 504.50 万吨,占规上工业的 17.3% 。

  ( 2 )电力: 2014 年,赣南苏区电力消费较多的工业行业依次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61.49 亿千瓦时);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51.97 亿千瓦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44.96 亿千瓦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26.99 亿千瓦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7.80 亿千瓦时),以上五个行业电力消费合计 203.21 亿千瓦时,占规上工业电力消费量的 61.2% 。

  ( 3 )焦炭: 2014 年,赣南苏区焦炭消费主要集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全年消费 326.92 万吨,占规上工业焦炭消费量的 96.5% 。

  ( 4 )燃气: 2014 年,赣南苏区燃气消费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消费 155.60 万立方米,占规上工业燃气消费量的 92.7% 。另一个燃气消费较多的行业是非金属制品业,全年消费 11.15 万立方米,占规上工业的 6.7% 。这两个行业燃气消费合计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 99% 。

  2 、从品种结构变化看

  “十二五”以来,赣南苏区工业能源消费品种中的煤炭、电力、燃气消费比重呈缓慢上升趋势,焦炭和石油制品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与 2010 年相比, 2014 年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增长 18.4% ,比重由 2010 年 62.0% 升至 63.5% ,上升 1.5 个百分点;电力消费量增长 36.6% ,比重由 10.5% 升至 12.4% ,上升 1.9 个百分点;燃气消费量增长 21.4% ,比重由 7.5% 升至 7.9% ,上升 0.4 个百分点;焦炭消费量下降 10.2% ,比重由 12.4% 降至 9.6% ,下降 2.8 个百分点;石油制品消费量下降 34.8% ,比重由 2.2 降至 1.3% ,下降 0.9 个百分点。



    三、赣南苏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困难

  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是保障能源安全和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前提,也是顺应低碳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在赣南苏区工业能耗“一煤独大”的背景下,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主要是减少对煤炭的需求与消费,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但从现实情况看,工业能源结构优化调整面临诸多困难。

  (一)煤炭消费依赖程度大。“十二五”以来,赣南苏区工业能耗中的煤炭占比不减反增,煤炭消费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从发电量构成看, 2014 年,赣南苏区火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由 2010 年的 81.2% 提升到 88.3% ,由于火力发电主要以燃煤为主,因此发电结构造成了对煤炭的高度依赖。煤炭的大量燃烧会导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大量排放,引起城市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仅降低能源综合利用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产业、产品的调整,影响环境,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014 年,清洁能源的天然气消费占全区能源消费量比重仅为 1% 左右,清洁能源利用比重非常低,也导致赣南苏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二)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赣南苏区是能源资源禀赋不足的地区。从总量看,每年全区消费的能源超过 60% 是从区外调入的。从品种看,全内一次能源仅有煤炭和水电,所有的原油和天然气均靠外省调入或进口。能源资源条件使赣南苏区能源结构优化调整面临客观困难。一方面,外调能源供应受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和供应方生产、政策等因素影响大,自主性较差。另一方面,能源结构调整涉及现有设施的改造升级和新增设施的高标准建设。能源资源禀赋及对外依存情况更使能源基础设施改造过程长,投入大。如天然气供应完全依靠外部输入,供需上下游衔接长,基础设施涉及资源供给、规划、建设、运行等各个方面,建设周期较长;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总体利用规模小、后期运行维护问题多、市场化发展机制未形成等问题,其供给和保障方面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差,难以发挥关键性作用。

  (三)工业发展进一步重型化。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生产活动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能源供应部门,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性支撑;另一方面又由于其对煤炭、石油等高污染、高排放能源需求大的特点而使生态环境受到危害,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十二五”以来,赣南苏区在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同时,工业结构重型化趋势较明显。 2014 年,轻、重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 2010 年的 28.3 : 71.7 转变为 2014 年的 26.6 : 73.4 ,重工业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工业化的加快推进以及工业的重型化发展,加大了能源结构优化调整难度。

  四、优化赣南苏区工业能源结构的对策建议

  能源结构很大程度上是由资源和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征,决定了赣南苏区工业能源结构优化方向需以煤炭为基础,加快引进天然气,重视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提高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走出一条优质、高效、洁净、低耗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建议:

  (一)加大清洁能源的推广,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一是要加快天然气的推广使用。要积极争取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向赣南苏区输送的天然气气量,争取西气东输三线、新粤浙工程在赣南苏区多建设分输站并输送更多的天然气 ; 积极引进外部压缩天然气 (CNG) 和液化天然气 (LNG) 资源。加快城市天然气管网对接和天然气替换进度,加快发展大用户,迅速提高天然气利用量。二是要改进煤炭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方面要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通过改进煤炭的利用技术,积极推进使用洁净煤技术、高效燃烧技术和煤转化技术,尽快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提高区内煤炭的质量,特别是提高对原煤的深、精加工能力 ( 比如发展水煤浆等高新技术 ) ,以适应绿色发展的需求。三是支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能发电存在入网难、成本高等问题,要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步伐,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支持企业和家庭使用新能源。

  (二)调整工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赣南苏区必须加大以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力度,通过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企业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品,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产品。一是扶持低碳优势产业。区内的现代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信息服务等行业既具有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特点,又在国内同行业中优势明显,应重点扶持其做大做强。二是加快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及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三是要控制工业部门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对高耗能模式的水泥、有色、钢铁、化学、煤炭等企业要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大企业生产工艺的改造,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三)强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降耗对能源结构调整具有倒逼作用。因此,要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及江西颁布的实施细则,使节能降耗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一是鼓励企业进行以节能为重点的技术改造。重点要在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石油等高耗能行业积极进行一些技术成熟、投资少、节能效果好的工艺技术改造,有重点地、分期分批地更新改造落后设备。二是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严格控制耗能高设备的生产和销售 ; 制定和完善主要耗能产品能源效率标准,包括工业锅炉、电动机、水泵、变压器等主要耗能设备和家用电器、照明器具、建筑材料的能源效率标准,为实施淘汰高耗能产品提供技术依据。同时规范节能产品市场,开展产品认证,引导用户选购低耗能产品。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经过长期发展,赣南苏区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等生产领域积累了大量落后产能。因此,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内制定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 (江西省统计局)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且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凡注明来源为“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的文章,版权均属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必须与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电话:18925937278)联系授权事宜,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火星电竞官网游戏推荐知乎 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本文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

全部评论(0
登录,参与评论前请先登录
暂无评论
询盘
联系方式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电话 暂无!
手机 暂无!
联系人 暂无!
地址 暂无!
凤铝铝业展馆首页
来源
发布
加载中....
取消
保存海报 微信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提示
确定
Baidu
map